沉降观测数据处理方法(沉降观测数据怎么处理)

2024-07-15

怎么绘制沉降曲线图?

这个可以用Excel来绘制。\x0d\x0a方式:\x0d\x0a1 在Excel文档中,分三列输入表2中数据,点击常用工具栏中的“图表向导”→在“标准类型”选项卡中选“折线图”,然后点击“子图表类型”中的“数据点折线图” →“下一步”。

选中两列的数据利用图表功能可以绘制。 选中列A与列B数据,如图 单击“插入”菜单,选择一种“折线图” 效果如图(图中的红线就是以(A,B)两列数据为座标的曲线图。

沉降随时间增长的关系曲线。你在直角坐标第四象限里,X轴向右为时间t(分格,每格代表多少分钟) ,Y轴向下为沉降s(分格,每格代表多少毫米)。把你测到的数据对应地方点画个小×,然后连接这些点就成一条多折线就是了。你还可用曲线板把这条多折线修正成圆滑的曲线。

混悬剂的沉降曲线图通常是一条曲线,也称为沉淀曲线图。当混悬液在静止状态下,较重的悬浮颗粒会逐渐下沉而形成沉淀,较轻的颗粒则会向上浮动形成悬浮物。

绘制沉降曲线为沉降曲线图 沉降曲线分为两部分,即时间与沉降量关系曲线和时间与荷载关系曲线。1)绘制时间与沉降量关系曲线 首先,以沉降量s为纵轴,以时间t为横轴,组成直角坐标系。然后,以每次累积沉降量为纵坐标,以每次观测日期为横坐标,标出沉降观测点的位置。

根据地基沉降观测结果绘制不同含水量工况荷载沉降(P-s)曲线如图7~图13所示。

沉降观测如何测?

【答案】:答案:设置水准基点和观测点进行首次观测记载观测数据整理观测资料 沉降观测的精度要求: 沉降观测的测量精度等级采用Ⅱ级水准测量。视线长度宜为20-30米,视线高度不宜低于0.5米,宜采用闭合法消除误差。

确定观测点:选择需要进行沉降观测的地点,通常是建筑物、桥梁或其他结构的基础或关键部位。设计观测井:根据实际情况,设计观测井或观测井网,以便安置测量设备,并保证能够观测到所需的土壤或地基的沉降情况。

设置水准基点和观测点 基点设置以保证其稳定可靠为原则,宜设置在基岩上,或设置在压缩性较低的土层上。水准基点的位置,宜靠近观测对象,但必须在建筑物所产生的压力影响范围外。观测点的布置,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的变形并结合地质情况确定,数量不宜少于6个点。

首先,我们要建立一个坚实的测量基础——水准控制网。根据工程特性与环境条件,设计出高效的测量方案,确保至少3个(特级工程需4个)高程基准点,必要时增设工作基点,形成闭合环或附合路线,以确保测量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接着,固定的观测路线是沉降观测的关键。

多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可采用DS3水准仪,用普通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其水准路线的闭合差不应超过 ±0 ×n 的开方mm(n测站数)。2)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则应采用DS1精密水准仪,用二等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其水准路线的闭合差不应超过 ±0×n 的开方mm(n为测站数)。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

水平位移法:该方法是通过对建筑物的水平位移进行测量,从而获得建筑物的沉降情况。该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同时测量建筑物的水平位移和沉降情况,适用于对建筑物进行全面的沉降观测。GPS测量法:该方法是通过GPS全球定位系统对建筑物的位置进行测量,从而获得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基准点的埋设,观测成果整理。基准点的埋设:选择稳固可靠的地点埋设基准点,数量要适当布设,既要便于观测和保存,又要以美观、安全为前提。观测成果整理:将各次观测记录整理成册,并计算每次沉降量和累计沉降量,整理绘制沉降曲线。

对建筑物沉降进行观测的方法如下:观测点的布置由设计单位确定,一般情况是:(1)砖墙承重的建筑物,可沿墙的长度每隔8~12m设置一个观测点,并应设置在建筑物的转角处,纵墙和横墙的交接处、纵墙和横墙的中央、建筑物沉降缝的两侧;当建筑物的宽度大于15m时,内墙也应在适当的位置设观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