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光光栅常数一般是1600或3340。由大量等宽等间距的平行狭缝构成的光学器件称为光栅(grating)。一般常用的光栅是在玻璃片上刻出大量平行刻痕制成,刻痕为不透光部分,两刻痕之间的光滑部分可以透光,相当于一狭缝。精制的光栅,在1cm宽度内刻有几千条乃至上万条刻痕。
光栅常数一般是460-720nm绿光。光栅常数是光栅的性质,由光栅本身决定的,与使用的光波长无关,只是用绿光去测光栅常数而已,用其他光测的结果是一样的,要看光栅是怎样的。在大学物理实验中,可以用光栅来做很多光学实验,例如光谱谱线测量,衍射条纹观测,光栅常数测定等实验。
您要问的是黄绿蓝光的光栅常数是多少吗?黄光600-800线/毫米,绿光800-1200线/毫米,蓝光1200-2000线/毫米。黄绿蓝光的光栅常数是不同的,因为光的波长不同。
nm斜杠mm。汞灯绿光的光栅常数指的是汞灯发出的绿光被光栅分离后的光波长与光栅的刻线间距的比值,使用纳米(nm)作为单位,国际计量组织在1963年确定汞灯绿光的光栅常数标准值为541。
以绿色光谱线的波长为准(λ绿=541nm)。分别测量其第一级光谱k =±1的衍射角φ1绿,重复3次。d_a_b称为光栅常数;_为入射光的波长,为明条纹(称为谱线)的级数;是_级明条纹的kkk衍射角。
光栅方程和色散率的表达式中各量的物理意义及适用条件?(1)在光栅方程 中λ为实验中所测光的波长,如本实验中绿光的波长。K为衍射光谱级数φ为衍射角,d为光栅常数即光栅相临两刻蚊间长度。实用条件取决与级数的选取应与实验相一致。(2)色散率的表达式 中相应量与光栅方程中具有相同含义。
每个学校情况都不同,依我的经验:实验3 声速测量,实验10 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8 用光栅测量光的波长,实验19 光纤传感器可能会容易做一些。不过如果选自己感兴趣的好好看看,好好做一做,还是很有收获的。其实我们交了学费而不好好利用学校的图书馆和实验室资源是很划不来的。
所有的仿真实验都好做,还有拉伸法测弹性模量,扭摆法测转动惯量,固定弦震动,超声波测速,物体导热系数,气体相对压力系数测定,惠斯通电桥,示波器使用,等厚干涉,迈克尔逊干涉仪,智能CCD单双缝,金属电子逸出功,密立根油滴测电子电荷,这些是好做报告也还可以的。
迈克尔逊专题(钠灯双线,白光干涉)这个比较基础 会的一会就调好了 不会的费半天劲。衍射专题(微波布拉格、光栅)这个比较实用;电子专题(密立根油滴、电子逸出功,油滴比较难好像。。
1、一般光波长已知的情况下,k为常数,d=k*m/sin(Qk),则Ud=| k*m*(Uqk)/(sin(Qk)^2 |, (Uqk为Qk的不确定度)。公式比较难敲,你慢慢体会一下。我有个疑问,若是分光仪,我们都没要求算d的不确定度,只要求算Qk的不确定度的。。
2、在实验当中所使用的光栅,一般光栅常数在几百个纳米左右,比如d=650nm。光栅常数一般和可见光波长差不多数量级(可见光波长范围460-720nm)。计算公式如下:λ为波长,θ是衍射角,m是常数。光栅是结合数码科技与传统印刷的技术,能在特制的胶片上显现不同的特殊效果。
3、分光计,透射光栅,钠光灯,白炽灯。【实验原理】光栅是一种非常好的分光元件,它可以把不同波长的光分开并形成明亮细窄的谱线。
1、光栅衍射实验的误差来源:(1)如果光栅放置得不严格垂直于人射光,而实验测量时仍用公式(1)进行波长、分辨率等物理量的计算,将造成实验误差。(2)由于人射角θ不等于零而产生两项误差,比如人眼读数时,因个人生理差别而得到的暗明带宽度各有差异。
2、衍射光栅测波长误差来源有以下原因:1,栅光谱、绿十字像、调整叉丝 没有做到三线合一;2,读数时产生的误差;3,分辨两条靠近的黄色谱线很困难,由此可能造成误差;4,计算时数据取舍造成的误差;5,仪器本身精度问题。衍射光栅是光栅的一种。
3、当光栅平面与入射角不垂直时, 以及平行光管的狭缝与光栅刻痕不平行时都会使测量产生实验误差。当平行光管的狭缝测量值大于真实值, 且入射光偏离光栅平面法线越多, 则产生的实验误差就会愈大。
4、K为衍射光谱级数φ为衍射角,d为光栅常数即光栅相临两刻蚊间长度。实用条件取决与级数的选取应与实验相一致。(2)色散率的表达式 中相应量与光栅方程中具有相同含义。 当平行光管的狭缝很宽时,对测量有什么影响?造成测量误差偏大,降低实验准确度。不过,可采取分别测狭缝两边后求两者平均以降低误差。
5、汞灯本身就不发白光,0级条纹看见绿光才正常呢。白光属于实验室灯光太强了,比如管灯的光刚好照射在你的平行光管处,恰好汞灯离得又远,就会出现白色的0级条纹。
6、衍射光栅实验中正负同级衍射角相差较大,是什么原 增加狭缝个数,粒子波动性变得不明显,实物性显现,粒子打在光屏上各区域机会趋于均等,衍射效果被“冲淡”,因此条纹不光变窄,条纹边界也失去原来的清晰度。
光栅常数d=kλ/sinθ。因此,衍射光将在衍射角取得极大,即:上式即为光栅方程。当平面波以入射角θi入射时,光栅方程写为:一个理想的衍射光栅可以认为由一组等间距的无限长无限窄狭缝组成,狭缝之间的间距为d,称为光栅常数。
光栅常数d=kλ/sinθ。基本原理 波在传播时,波阵面上的每个点都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单独的次波源;这些次波源再发出球面次波,则以后某一时刻的波阵面,就是该时刻这些球面次波的包迹面(惠更斯原理)。
在实验当中所使用的光栅,一般光栅常数在几百个纳米左右,比如d=650nm。光栅常数一般和可见光波长差不多数量级(可见光波长范围460-720nm)。计算公式如下:λ为波长,θ是衍射角,m是常数。光栅是结合数码科技与传统印刷的技术,能在特制的胶片上显现不同的特殊效果。
光栅常数为10-5(10的负五次方)~10-6m的数量级。
几个纳米到几百纳米之间 光栅常数的数值一般是在几个纳米到几百纳米之间。在实际应用中,光栅常数的大小对于不同的应用具有不同的重要性。例如,在光学领域,光栅常数的大小决定了光栅的衍射效率和波长选择性。在材料科学领域,光栅常数的大小则可以用来确定材料的结晶性和晶向。
不一致。光栅和棱镜一样,是重要的分光光学元件,已广泛应用在光栅光谱仪、光栅单色仪等。光栅是一组数目极多的等宽、等距和平行排列的狭缝,分为透射光栅和反射光栅两种。应用透射光工作的称为透射光栅,应用反射光工作的称为反射光栅。现代制造光栅主要有刻划光栅、复制光栅和全息光栅等形式。
在结构上有平面光栅和凹面光栅之分,同时光栅分为透射式和反射式两大类。本实验所用光栅是透射式光栅。光在传播过程中的衍射、散射等物理现象以及光的反射和折射等都与角度有关,一些光学量如折射率、波长、衍射条纹的极大和极小位置等都可以通过测量有关的角度去确定。
光栅衍射实验的误差来源:(1)如果光栅放置得不严格垂直于人射光,而实验测量时仍用公式(1)进行波长、分辨率等物理量的计算,将造成实验误差。(2)由于人射角θ不等于零而产生两项误差,比如人眼读数时,因个人生理差别而得到的暗明带宽度各有差异。
式中i是入射光与光栅平面法线的夹角。所以实验中一定要保证入射光垂直入射。如果入射光不是单色光,而是包含几种不同波长的光,则由式(1)可以看出,在中央明条纹处(k=0、=0),各单色光的中央明条纹重叠在一起。